十一”黃金周,中國多地對狂奔的樓市踩下剎車。9月30日至10月6日短短7天內,已有19個城市出臺限購、限貸等樓市調控政策。
自9月30日晚北京率先加碼限貸后,天津、蘇州、鄭州、成都、濟南、無錫、合肥、武漢、深圳等近期房價猛漲的城市也相繼出臺了力度不一的限制性調控政策。
與此同時,官方還點名警告了一批涉嫌違法違規(guī)銷售、惡意宣傳炒作、嚴重擾亂房地產市場秩序的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和中介機構。
多地推出樓市新政的直接目的在于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打壓資產泡沫。
據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數(shù)據顯示,9月中國百城房價環(huán)比上漲近3%,漲幅較上月擴大0.66個百分點,漲勢已持續(xù)17個月?!?平米戶型賣出88萬元人民幣高價”“企業(yè)家賣掉企業(yè)炒房”等新聞頻現(xiàn)報端,投機性購房、恐慌性購房情緒彌漫市場。
考慮到當前實體經濟疲弱,抗風險能力不足,企業(yè)運行困難,房地產市場過熱不僅將挫傷投資實業(yè)的信心,使實體經濟進一步承壓,也將放大金融風險。
今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明確提出要“抑制資產泡沫”,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高層已將一二線樓市“高燒”定性為資產泡沫,調控措施蓄勢待發(fā)。樓市傳統(tǒng)旺季在“金九銀十”,此刻加碼樓市調控,消解局部過熱風險,正逢其時。
近幾個月房價大漲與加杠桿、信貸過度擴張和土地供應直接相關。本輪樓市新政“對癥下藥”,以抑制投資投機需求為重點,或限購限貸,或限房價地價,或加強監(jiān)管,短期料將為當前過熱樓市降溫。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jiān)嚴躍進看來,收緊政策將強化近期購房者的政策預期,部分還沒有收緊的省會城市近期購房需求會積極釋放,導致量價齊升。他預計政策的真正效應將在明年出現(xiàn),2017年二季度部分城市或將量價齊跌。但“此類市場拐點是周期性的,而非樓市實質性的下跌。”
要切實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還需解決兩大難題。
一是如何在土地供應上多出實招。分析人士認為,當前調控樓市的關鍵在于扭轉恐慌性購房預期,故增加充足的土地供應是關鍵一步。
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指數(shù)研究總監(jiān)白彥軍認為,熱點城市應主動公布土地儲備和供應計劃,引導市場預期,抑制短期市場波動。對去庫存壓力較大的三四線城市,應執(zhí)行區(qū)別于熱點城市的支持政策,引導信貸資金合理配置。
二是如何妥善拿捏政策力道。考慮到庫存高企的城市仍會有炒房需求,未來或有更多城市跟進收緊樓市調控,政策力度也將不斷強化。但在經濟下行壓力猶存背景下,如何適時適度調控樓市,不致因“用力過猛”給經濟帶來新的難題,將是對官方智慧和能力的考驗。
——來自中國新聞網